【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请以‘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开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道题目源自《孟子·尽心上》中的一段话:“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具体包括以下三乐:
1.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2.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3.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展开思考,结合现实生活或个人经历,阐述对“三乐”的理解与感悟。
文章总结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题目虽来源于经典文献,但并不局限于古文解读,而是鼓励考生联系现实,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践行“君子三乐”,体现道德修养与人生价值。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 家庭和谐: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 内心坦荡:强调做人要有良知和责任感;
- 教育传承:强调知识的传播与人才培养的意义。
作文题解析表
| 题目来源 | 《孟子·尽心上》 |
| 原文引用 |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 三乐内容 | 1.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2.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3.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 |
| 考查重点 | 古文理解、思想内涵、逻辑表达、现实联系 |
| 写作方向 | 家庭、人格、教育、社会责任等 |
| 常见结构 | 引言—分析三乐—举例论证—联系现实—总结升华 |
结语
2011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与自我成长。通过深入理解“君子三乐”的内涵,考生可以在写作中展现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是一道兼具文化性与现实意义的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