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doc】201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是当年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材料,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部分。该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以下是对该试卷的总结与答案整理,便于考生复习和参考。
一、试卷结构概述
| 题型 | 题目数量 | 分值 | 主要考查内容 |
| 基础知识 | 10题 | 30分 | 字音、字形、词语运用、古诗文默写等 |
| 阅读理解 | 3篇 | 40分 |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 |
| 作文 | 1题 | 50分 | 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 |
| 综合性学习 | 1题 | 20分 | 实践应用、口语交际、信息提取等 |
二、知识点与答案解析
1. 基础知识部分(共30分)
- 第1题:字音辨析
题目要求选择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答案:B(“伫立”中的“伫”读zhù)
- 第2题:字形辨析
考查常见易错字的书写。
答案:C(“幅射”应为“辐射”)
- 第3题:词语运用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答案:D(“即使……也……”表示让步关系)
- 第4题:古诗文默写
要求填写名句。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第5题:文学常识
考查作者与作品的对应关系。
答案:A(《岳阳楼记》作者为范仲淹)
- 第6题:修辞手法判断
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方式。
答案:B(比喻)
- 第7题:病句修改
找出并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答案:删去“通过”或“使”
- 第8题:标点符号使用
判断标点是否正确。
答案:C(引号使用不当)
- 第9题:句子排序
将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列。
答案:④①②③
- 第10题:综合性学习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方案。
答案:围绕“环保”主题,设计宣传海报与演讲稿
2. 阅读理解部分(共40分)
(1)现代文阅读(15分)
文章主题为“亲情与成长”,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细节分析能力。
- 第11题:概括段落大意
答案:母亲在风雨中送伞,体现母爱的伟大。
- 第12题:理解关键词含义
答案:“雨”象征困难与挑战,“伞”象征关爱与保护。
- 第13题:分析人物形象
答案:母亲坚强、慈爱,孩子从叛逆到理解母亲。
- 第14题:联系实际谈感悟
答案:结合自身经历,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 第15题:仿写句子
答案:如“父爱如山,沉默却厚重。”
(2)文言文阅读(15分)
选文出自《论语·学而》,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和翻译能力。
- 第16题:解释加点字词
答案:①“时”:时常;②“习”:复习
- 第17题:翻译句子
答案:孔子说:“学习了然后经常温习,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 第18题:理解文意
答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不断复习的必要性。
- 第19题:归纳中心思想
答案:学习应当持之以恒,温故知新才能进步。
- 第20题:联系现实谈启示
答案: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应反复巩固,才能真正掌握。
(3)诗歌鉴赏(10分)
选取杜甫《春望》进行赏析。
- 第21题:赏析诗句
答案:通过“国破山河在”的对比,突出战乱后的凄凉景象。
- 第22题:分析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 第23题:找出意象
答案:破草、烽火、白发、泪等。
- 第24题:联系背景谈感受
答案:结合安史之乱背景,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第25题:仿写诗句
答案:如“家书抵万金,思乡情更浓。”
3. 作文部分(50分)
题目为“那一刻,我长大了”。
- 评分标准: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 写作建议:
- 可围绕一次家庭事件、学校经历或社会见闻展开。
- 注重细节描写,突出心理变化。
- 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4. 综合性学习(20分)
题目为“走进传统文化——端午节”。
- 第26题:列举端午习俗
答案: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戴香囊等。
- 第27题:写出相关诗句
答案:屈原《离骚》或苏轼《浣溪沙》等。
- 第28题:设计活动方案
答案:组织端午主题班会、制作手工粽子、开展诗词朗诵比赛。
- 第29题:谈文化传承意义
答案: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需代代相传。
- 第30题:口语交际
答案:向同学介绍端午节的意义,语言自然、有条理。
三、总结
2010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结构合理,题型多样,既注重基础积累,也强调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系统复习和练习,能够有效提升语文素养。希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加强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